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烟草小说网 www.ecxs.net,最快更新白话宋书最新章节!

    当年少日皋金天氏有一个后裔子孙叫昧的,当玄冥神的老师,生了允格、台骀两个儿子。台骀继承父亲的职业,开发汾水、洮水一带,以大湖泽作为屏障,在太原这一带建城而居,颛顼帝很赞扬他,把他分封在汾川。他的后代又分成四国:沈子国、姒国、蓐国、黄国。沈子国,即今日的汝南郡平舆县的沈亭便是故址。春秋时代,沈子国参加诸侯大会。鲁定公四年,诸侯会集召陵讨伐楚国,沈子没有参加,晋国叫蔡国攻打沈子国,消灭了它,俘虏沈子嘉而归,他的后代便以国号为姓氏。从这往下,家谱世牒流失不见。秦朝末年有个人叫沈逞,被征调为丞相,他没有应命。汉初沈逞曾孙沈保,被封竹邑侯。沈保的儿子沈遵,从本国迁居九江的寿春,官至齐王太傅、敷德侯。沈遵的儿子沈达,官至骠骑将军。沈达的儿子沈乾,官至尚书令。沈乾的儿子沈弘,官至南陽太守。沈弘的儿子沈勖,河内太守。沈勖的儿子沈奋,官至御史中丞。沈奋的儿子沈恪,将作大臣。沈恪的儿子沈谦,尚书关内侯。沈谦的儿子沈靖,济陰太守。沈靖的儿子沈戎字威卿,在州中当从事,说降大盗尹良,汉光武帝赞赏他的功劳,封他为海昏县侯,沈戎推辞不接受。因此避开迁移到会稽乌程县的余不乡,此后世世代代都居在这里,汉顺帝永建元年,分出会稽设立吴郡,又变成了吴郡人。汉灵帝初平五年,分出乌程,余杭部分,设置永安县,吴国孙皓宝鼎二年,又分出吴郡的一部分设吴兴郡,沈氏再成为新郡人,虽然邦邑的名称多次更改,但沈氏一直没有迁移。晋武帝统一吴国后,在太康二年,改永安县为武康县。史臣我七世祖沈延开始居住本县东方的博陆里余乌村。我的祖父在京师做官,在义熙十一年(415),高祖刘裕赐给建康都亭里的运巷作我的居住地。

    沈戎的儿子沈丰,字圣通,官至零陵太守,曾招致黄龙芝草的瑞征。他的第二个儿子沈浒字仲高、官至安平国相。他的小儿子沈景,河间国相,沈演之、沈庆之、沈昙庆、沈怀文便是他的后人。沈浒的儿子沈鸾字建光,少有高名,州中推举他为秀才,公府征调他为州别驾从事史。当时广陵太守陆稠,是沈鸾的舅舅,因为正义刚直和卓越的政绩,在汉朝很有名气,再把女儿嫁给他。他年二十三岁,便去世了,他的儿子沈直字伯平,州里推举他做秀才,也有高洁的名声,年刚二十八岁而逝。

    沈直的儿子沈仪字仲则,小时候便有极其高尚的品德。兄长沈瑜十岁,沈仪本人九岁而父亲便去世了。沈仪守孝超过了礼节,悲伤超过成年人。他的外祖父会稽人盛孝章,是汉未名人,时常担忧,每每安抚慰藉他:“你们都是卓越爽达之人,终究会成为大器,何必过分循礼节,自取灭亡呢?”三年期满,沈仪等几乎失掉性命。所以他兄弟们都因孝义著名。沈瑜死得很早。沈仪好学有文才,以研究儒学为业。当时海内大乱,战乱蜂起,经学之路废弛,士人很少有完美品德的,而沈仪缄默少语,坚守道德,一点也不改变,风格严谨,操行坚贞,不轻易结纳他人,只与同族侄子沈仲山、叔山和吴郡的陆公纪很好。州郡多次恭请他出山,二府前后征用,皇帝又征用,沈仪都不应征,寿终正寝。

    他的儿子沈宪字元礼,左中郎、新都都尉、定陽侯,以才志在吴朝著名。沈宪的儿子沈矫字仲桓,以气节高朗著称,出仕当立武校尉、偏将军、封列侯、建威将军、新都太守。孙皓的时候,沈矫被看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将领。吴国被平定后,沈矫被任为郁林长沙二郡太守,他都没有赴任。太康末年去世。他的儿子沈陵字景高,太傅东海王越用他为从事。元帝当镇东将军,叫他当参军事。徐馥作乱,杀了吴兴太守袁..,沈陵讨平了徐馥,他的儿子沈延字思长,官至桓温的安西参军,颍川太守。他的儿子沈贺字子宁,是桓冲的南中郎参军,随同桓冲围攻袁真,遇病而死。

    沈贺的儿子沈警字世明,纯粹忠贞有志气,学通《左氏春秋》。他家世代富有,财产达到千两黄金,在郡中当主簿,后将军谢安叫他去当参军,很是敬重他。沈警家财丰厚,是东南的豪绅,无意于出仕,称病而归。谢安坚决挽留他,于是对沈警说:“沈参军,你有独善其身之志向,不是很高贵吗?”沈警答道:“使君用道德教化人士,我以前仰慕你的大德而来,既然不需我对时务有所补益,所以我还是想满足我的吃喝的愿望罢了。”归家几年,以平生学术为业,自得其乐。前将军、青兖二州刺史王恭镇守京口,和沈警旧情很深,再推荐他做自己的参军,多次写信相召,沈警不得已前去了,不久又辞职而归。沈警的儿子沈穆夫字彦和,少时特别好学,也精通《左氏春秋》。王恭叫他当前军主簿,写信给沈警说:“足下既然胸怀不屈的志向,高卧东南,所以委屈令郎共事,这并不是用吏事缠他。”当初,钱塘人杜子恭颇有道术,能通神灵,东方豪门大户和京城显贵,都虔诚地供奉他,仿佛弟子一般,把他当成天老爷,沈警家历代信仰道教,也敬奉杜子恭。杜子恭死了,他的门徒孙泰,孙泰的弟弟的儿子孙恩继承他的衣钵,沈警再奉尊他们。隆安三年(399),孙恩在会稽作乱,自称征东将军,三吴地区群起响应。沈穆夫当时正在会稽,孙恩以他为前部参军、振武将军、余姚令。那年十二月二十八日,孙恩被刘牢之打败,辅国将军高素在山陰回踵埭捉住沈穆夫和伪吴郡太守陆环之,吴兴太守丘..,并且把他们都杀了,把脑袋割下来送到京城,此事可见《隆安故事》。先前宗人沈预一向品德卑劣,沈警非常讨厌他,到这时沈警听说沈穆夫参与造反,逃脱躲藏起来,本来可以免除死亡,沈预密告官府,沈警和沈穆夫,他弟弟仲夫、任夫、预夫、佩夫都被害死,只有穆夫的儿子沈渊子、沈云子、沈田子、沈林子、沈虔子得以逃脱。

    沈渊子字敬深,小时候便有志气,坚守道义,随同高祖攻克京城,被封为繁..县五等侯、参镇军、车骑中军事,又当刘道规辅国、征西将军、兼领宁蜀太守,和刘基在大簿共同杀了蔡猛,回来当太尉参军,随同征讨司马休之,和徐逵之同时牺牲。时年三十五岁。

    沈正字元直,汪洋有气度,风姿秀美,会装饰,善打扮,喜欢老庄学术。二十岁时,本州便征调他当从事。他的同姓本家光禄大夫沈演之评判他说:“这是本族中的千里马。”沈正出外当始宁、乌伤、娄县等县令,因母亲去世离职。孝期满了之后,当随王刘诞后军安南行参军。刘诞镇守会稽,沈正再当参安东军事。元嘉二十年(443),元凶刘邵杀文帝而立,分出江东地区部分设会州,以刘诞当刺史。刘诞将应命,沈正游说司马顾琛说:“国家出了这种祸乱,是开天辟地以来没有过的,今日借助江东义勇的锐兵,为天下首倡,如果再派一介使者,四方岂不响应,用这来雪洗朝廷耻辱,表明臣子的诚心。怎么能向凶贼俯首称臣,让殿下接受他的伪宠。”顾琛说:“江东太平已久,人不知何为战争,虽然逆顺有不同,然而强弱又很悬殊,应当等待四方,有起义的,然后再响应,那还不算迟。”沈正说:“天下如果有没有父亲的国家,那么这样是可以的。如果不是这样,难道可以安心地生活在仇敌和辱亡中,而被别人所责备。今日我沈正与弑君逆贼魔鬼不共戴天,起兵之日,难道还想保命吗?冯衍说得好,大汉的贵臣,难道还不如荆齐低贱士人吗?况且殿下既是臣民又是儿子,事关国家的大事呢?”顾琛于是和沈正都进去说刘诞,刘诞仍然犹豫不决,恰遇浔陽义兵奋起,世祖派的人来了,刘诞于是加沈正宁朔将军,带兵继援刘季之。刘诞进城当骠骑将军,沈正当中兵参军,迁任长水校尉。孝建元年(454),迁移青州到历城,临淄一带便空了起来,朝廷任沈正当宁朔将军,齐北海二郡太守,委任他全齐一带的重任,还未赴任,二年(455)便去世了,时年四十三。沈正平生喜欢快乐,生活很奢侈,他死之后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。

    沈渊子的弟弟沈云子,元嘉年中,当过晋安太守。

    沈云子的儿子沈焕字士蔚,小时候当驸马都尉,奉朝请。元凶进京刺杀文帝时,沈焕当时任中庶子,正在坊中值班,被迫一同进入台城。刘邵称帝,让他当羽林监,沈焕辞官不接受,而只接受了员外散骑侍郎的官,刘邵叫他防守南淮王刘义宣的儿子们,此事可参见《刘义宣传》,同时被任命为丞相行参军、员外散骑侍郎、南昌令,在任上颇有能干的名声。又任晋平王刘休..骠骑中兵记室参军,同僚们都因谄媚升官,沈焕偏是例外,不久以后,记室参军周敬祖等被太守斥责有罪,转沈焕的官为咨议参军。后废帝元徽中,用他当宁远将军、交州刺史,还未到任便病逝了,时年四十五岁。

    沈田子字敬光,是云子的弟弟,他跟从高祖攻击京口城再随同前进平定都城,曾任参镇军军事,封营道县五等侯。义熙五年(409),高祖北伐鲜卑,沈田子率领偏师和龙骧将军孟龙符当先锋。慕容超屯临朐抗拒大军,孟龙符在战斗中牺牲,沈田子经过苦战终于打败了慕容超,到卢循进逼京都时,刘裕派田子和建威将军孙季高,由海路袭击广州,加派他为振武将军。卢循的余党徐道覆还保始兴,沈田子再与右将军刘藩共同攻讨。卢循不久回到广州围攻孙季高,田子担心孙季高孤兵危险,对刘藩说:“广州城虽然坚固,但本来是敌人的老巢,今日卢循回去围攻,也许会发生危险。况且孙季高人力太少不能持久抵抗,如果再让敌人据有此城,必然气势再起。下官我和孙季高同受艰难,渡过苍海在万死一生之中,攻取便州,怎么能坐视危险,不去拯救。”于是田子率军南归,到了那里,敌人已收集散兵,包围广州,孙季高单独守卫,危急万分,听说田子忽然来到,喜到极点,沈田子于是背着河水结阵,身先士卒,经一场激战,大败敌军,于是他派兵追讨,又在苍悟、郁林、宁浦大败卢循。待回到广州时,孙季高已病死,在兵荒之后,山民纷纷出来掳掠,甚至攻陷城镇,杀害长官,沈田子随机讨击,几十天便平定了。广州刺史褚叔度到了,才回到京城。他被任命为太尉参军、振武将军、淮陵内史,赐爵都乡侯,再参世子征虏军事、将军,内史照旧。八年(412),跟从讨伐刘毅,十一年(415)再随同讨伐司马休之,兼领别部司马,和征虏将军赵伦之,参征虏军事、振北将军、扶风太守。

    十二年,高祖北伐,沈田子和顺陽太守傅弘之各带一支军队,从武关进入关中,屯据青泥。姚泓想亲自抵挡宋军主力,担心田子袭击他的后卫,想先解决沈田子等,然后集中全国兵力再向东抵御。于是他带步兵几万,突然到达青泥。沈田子本来是作为疑兵使用的,只带几百人,他想进攻敌人,傅弘之说:“敌众我寡,不是敌人的对手。”沈田子说:“兵贵用奇,不必在多。”傅弘之仍然固执己见,田子说:“众寡悬殊,势不两立,如果敌人把我们团团围住,人心沮丧,大事便完了。趁着敌人阵脚不稳,进攻必然成功,所谓先入有夺人之声。”他独自率领部兵擂鼓而进,被秦兵包围几重,田子抚慰将士们说:“诸位兄弟远离亲戚,背向故乡,在箭石之中出出进进,正是等待今天这样的时候。封侯的事业,大概就在这里吧?”于是丢下身上的干粮,毁掉房子,亲带士兵,前后激战,所向披靡。他所带领的江东勇士,会用短兵器,在鼓声呐喊声中,敌人一下子溃败了。沈田子等杀了一万多敌人,得到姚泓的伪辇车和皇帝衣服,高祖上表晋安帝说:“参征虏军事、振武将军、扶风太守沈田子,率领精锐部队,背城激战,身先士卒,勇冠三军以少击多,所向必克,从辰时到未时,杀死敌人几千名,姚泓卸甲丢盔,奔逃霸河西岸,致使咸陽一带敌兵空虚,我军四面包围,清除敌人残余,就在瞬间之内可以实现。”天子慰劳高祖说:“逃敌凭借险要地形与我们敌对,偷安一时,在函谷抗拒我军,必将招致消灭的命运。将帅们忠心王室,不顾酷热和严寒。宋公亲临大军,扬声中原,兵车刚一上路,敌人闭关自守,你们进入崤山陕县一带,敌人的潼关天险便为您打开。姚泓窘迫之极,远离巢穴,向我军送死,我们的偏师,便将姚泓在霸上击败,敌军尸横遍野,武器堆成小山,俘虏四处逃窜,敌人首领逃窜,中华和各少数民族云集响应我们,几十年的逃敌一日之内便被歼灭。”长安平定之后,高祖在文昌殿举行宴会,拿起杯子赐田子喝酒说:“咸陽所以能平定,是你的功劳。”田子辞谢说:“咸陽所以能平定,是圣上的英明所至,各将领效忠,田子未出什么大力。”当即授予田子为咸陽、始平二郡太守。大军既已返回,桂陽公义真留长安,以田子为安西中兵参军、龙骧将军、始平太守。当时赫连勃勃前来侵略,沈田子和安西司马王镇恶都到北地抗击敌人。当初,高祖将回来之前,沈田子和傅弘之等人以为王镇恶家在关中,不能保证他忠心王室,多次把这告诉给高祖刘裕,高祖说:“今日留下你们文武将士一万人。他如果想图谋不轨,只是自取灭亡而已,不需多言。”则此时田子和王镇恶都出屯北地,一些人谣传王镇恶想杀死全部的南方人,用几千人送刘义真南还,乘机占据关中反叛。沈田子和傅弘之商议,假传刘裕的命令杀掉王镇恶,合力击败赫连勃勃,定安关中,然后奔回谢罪,沈田子的同宗沈敬仁力大过人,沈田子在傅弘之营内请王镇恶商量事情。叫沈敬仁在座位上杀了王镇恶,自己则率领手下几千人奔到刘义真那里,刘义真长史王修在长安仓门外抓住沈田子并杀了他,这年正是晋安帝义熙十四年正月十五日。当时他三十六岁,沈田子开始因功劳大应该受封,因此事只好作罢,高祖上表天子,说田子突发疯病,没有深究他的罪行。田子没有儿子,他弟弟沈林子以自己的第二子沈亮继承沈田子。

    沈亮字道明,清廉有道德,好学深思,也会写文章,还不到二十岁,本州便征用他为从事。会稽太守孟岂页在郡中不守法纪,沈亮弹劾了他,他被免官,又上书说天文地理的灾难异常,因此转任西曹主簿。当时三吴大水淹了这一带,谷子价格昂贵,人民饥饿。刺史彭城王刘义康叫部属献计解决人民的疾苦,沈亮献议说:“东方发生灾荒,人民凋零,谷价高涨,富人屯积谷物,使价格一天天上涨,朝廷应该命令自己的下属,搞出富贫的虚实情况,叫积蓄富人,允许他们留下一年的储蓄,其余都要把米卖出来,制定平稳的价格,这是可行于千百年的好法子,权宜用于一时之间。另外淮河流域今年丰收,那里富裕,土地肥沃,麦子收割,粟米将要成熟,可以分出一部分进行上交抵税,使他们在市上进行交换,三吴的饥民,又贷给他们钱财,让强壮劳力转运粮食,帮助老人小孩渡过难关,另外酒不过是喝着舒服,但离了它也可以活命,尤其应该禁止,以损减游乐的费用。”他的这一建议被采纳实行。世祖出镇历陽,以沈亮为代参征虏军事。百姓有当盗墓贼的也让附近村民抵罪,和军队中另外一支受敌而不救援同罪。沈亮献议说:

    “体会掘墓的行径,只属于盗窃,纯粹因侵犯死去之人所以把他们当成大罪。掘墓的人,必穿着绑腿隐藏他的形迹,打家劫舍的人,则大喊大叫让别人害怕。所以做打劫的容易,做强盗的难。况且山野田原是无人居住的地方。山丘陇田不是寻常道路经历过的地方,想加以防守不能和村庄相比,寻名责实,盗窃方与打劫不同,那么军中不援救另外的部队的罪行,应该是比这些强盗罪重一些。

    “另外惩罚的条律,虽然和军中不能相比较,但是没有远近路程的等级。墓地没有界限,应当当成近邻罚罪,如果不加以划分界限,那么几步之内和十里之外,便会受到同一种罪责的惩罚,防止百姓的条文,不能一下子去掉,遇上犯罪的法律,应该有适当的分别。我认为相隔一百步内跑去告知而不管的百姓,判徒刑一年,百步以外的地区,是不能罚罪的。”

    沈亮又启告太祖关于州府中的事务说:“我看见西府中的士兵,有的年近八十,而仍然服侍长官,或者只有七岁的小孩便已服劳役,衰弱的老年人,气虚无力。小孩子的身体,肌肤还未充实,而使他们日夜劳动,从人心的角度来说过不去,实际上是得不偿失。法令规定,老年人六十退休,少年人服役也要满十五岁,如果力气跟不上,应该给予他们优待。”文帝下诏书说:“以前已经叫令兄改革这个问题,不久遇事没有施行,今天再下令叫荆州府施行。”当时正筑州城,工役严酷而急促,沈亮又上书说:“所有的城池,都是筑成的,城基宽阔,工程庞大,督促又严急,不管劳动量的大小,只顾筑城的速度,岁月间完成的事,想几天完成。近来看见服役人天还未亮便上工,打了三更鼓才罢工,督促太多,自然有不到的地方。到了休息的日子,又限制他们,一到了酷暑多雨的季节,很多人便累死了。近来看见的,颇有些人逃跑了。我想这里是内地城镇。管理的目的,不在于一下子完工。如果稍稍宽限工期,稍稍缓和服役的人,辛苦到极点的农夫,他们是非常高兴的,综合考察最后的功效,也差不到哪儿去。

    “我听说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,厨房有主人,不需他人干扰,况且像我这样疏远的小臣所能参预谋议的呢?但是我每每深感皇恩浩大,世世代代忠心王室,假如心有所想,便忘记了其他的不利。”

    文帝回答诏书说:“你上表很好,这些问题是一贯存在的,近来多次叫他们改正一点,仍然如此,很是不讲道理,刚刚又叫孟休宣布诏书大概与你的提议有些不同,你回去可以暗中观察筑城情况。”始兴王刘浚为扬州刺史,沈亮再当他的主簿和秣陵县令。沈亮善于发奸鏝伏,有罪必抓,上司觉得他很能干,调他进来当尚书都官郎。

    襄陽与边关相接,从吴国以来,从未有皇子出镇此州,元嘉二十二年,世祖出外当抚军将军,雍州刺史,天子很关心雍州的事务,因为老宛城近邻两关,与崤山陕县相隔很近,是襄陽北边的屏障,加上这一带内外都有很强蛮人。盘踞边疆之上,便由沈亮当南陽太守,加号扬武将军。边区蛮人非常敬畏沈亮,都缴纳租税,有几个村的村民非常狡猾。沈亮将他们全部杀死,他又派官员巡视各县,孤寡老弱不能维持生命的,都让他们有所供养,年老之人,岁月节日间都有馈赠。当时大兴儒学,沈亮设立学校,教育后生。当地百姓有很多当盗墓贼,以致亲戚受到株连,沈亮加强法制管理。郡内有个古时石坝,年久荒芜,沈亮上告高祖请加以修制,他说:“爱民建功,第一便是重视农业。让人民安居乐业,政治清明,最重要的便是广加播种,所以能富国强民,礼节得以施行。近来北洛地区荒芜,南宛萧条,敌人猖獗,豺狼四布,前方则烽火相连,内地则时刻警戒,于是使肥沃的土地得不到耕种,大的水利工程失修,农民贫困以至停止耕种,失去原来的好土地,凶荒年岁缺衣少粮,一直遗留到今天,对于国内百姓用礼节教化,对外则以武力震慑,目前确实是扫除盗贼,加强农业的时候,促使农民种庄稼的良机,开辟田地,可望丰收的年岁,殿下应顺百姓的愿望,拯救人民,恢复过去的良好秩序。还要开拓荒辟的土地,管理遥远的荒山野岭。我看到本郡境内有旧石坝,那一带土地肥沃,确是一块宝地,但是荒废太久无人耕耘,我的意见,是应加以重新改造。当年文翁当南陽太守时,开辟肥沃土地,获得丰厚收成,召公治理此地百姓,挖平深洼谷,增加产业,给这二郡带来巨大的益处,被称为两汉名臣,我和你职事相连,所以向你先告知这些问题。”世祖同意了沈亮的建议。沈亮又修造马人陂,当地人民获得很大好处,他任期四年,升任南谯王刘义宣司空中兵参军。文帝下诏曰:“荆州重镇,需要人才,所以授予你这个职务。”随之刘诞镇守襄陽,沈亮再当后军中兵,兼任义成太守。沈亮做官清正廉洁,很受文帝称赞,赐给他车马玩具服装,前后无数。每有远方贡献希奇器物,也赐一些给他,另外又赐给沈亮二千卷书籍。二十七年,在任上去世,当年四十七岁,他写的诗、赋、颂、讠赞、三言诗、清文、哀悼文章、祭告求雨的文章、乐府新歌、挽歌、连珠辞、教记、白事、成、表、议共一百八十九篇。

    沈林子字敬士,是沈田子的弟弟,小时便有非凡的气度,几岁时随同父亲到京口,王恭见了后惊奇地说:“这孩子是王子师一流人物。”和众人一起见到丢下的宝贝,其余的人都向前抢夺,沈林子头也不回地向前走了。十三岁时,遇到家祸,当时虽然在逃窜之中,但悲苦之声昼夜不绝于耳。他母亲对他说:“你应该忍耐活着,何必徒然折磨自己。”沈林子说:“家门不幸遭到横祸,我再也没有活下去的愿望,只因大仇未报,所以苟且偷生罢,一门之中竟然全部被奸党(孙恩)连累,他兄弟们都应该被杀,只好逃窜于草泽之中,常担心被发现,而沈预家门有钱有势,也一定要消灭他们,沈林子和兄弟们便昼伏夜出,变卖他家产业,将祖父父亲叔父全部安葬,共六次丧事,每次都简洁而符合礼节。当时他家生计困难到了极点,老弱病残很多,加上东方近年饥荒,人们甚至换着儿子吃掉,沈林子外则被国法所困围,内则害怕大仇人报复。他们只好藏躲于山谷深草中间,无处投身。当时孙恩多次出兵会稽,官军将领们东西讨伐不断,刘牢之、高素之放纵部下,恣意掳掠,只有高祖军纪严明,对人民秋毫无犯,林子于是投奔高祖,他说:“奸贼騷乱,我一家祖父、父亲和叔父们都被逼迫,国遭祸乱,我之偷生于人间,正因为大仇未报,亲兄弟漂泊四方。今日看见将军吊民伐罪,是仁义之师,我诚敬地率领家人老弱病残,请罪投身于你。”边说边流泪呜咽,三军被他深深地打动。高祖非常看重他,对他说:“你是国家追捕的对象,大仇人仍在故乡,只有随同我回到京口,可以免除灾祸。于是刘裕用其他船装载沈林子一家人全部迁到京口,高祖分出房子让他家住下。沈林子博览群书,留心文章,随从高祖攻下京口城,又平定京都,这年沈林子只十八岁,身高七尺五寸,沈预担心沈林子报仇,常常披挂盔甲手握刀剑,到这时沈田子和沈林子回到东方报仇。五月夏天的节日那天,沈预家中正举行大集会,他的兄弟、儿子、侄儿们齐集堂前,林子兄弟挺身而入,砍下沈预的脑袋,沈预家中男女老幼全部杀光,他们用沈预的脑袋祭祀祖父、父亲的坟墓。林子、田子仍然被本郡征用。刘毅又任林子为冠军参军,沈林子没有应任。他认为家门惨遭不幸,没有再出仕的心意,高祖多次敦促他,他仍一年多不应命,高祖当扬州刺史,任命他当从事官,对他说:“你怎么能不出来做官,当年的报仇,是想叫天下人看见你的志气罢了。”他们坚决辞让,但高祖仍不同意,然后任职,兼领建熙县令,被封为资中县五等侯,当时他二十一岁。

    义熙五年(409),沈林子跟从刘裕征伐慕容超任代理参镇军事,宋燕两军在临朐激战,燕人派虎部的突击骑兵向宋军后方出击,沈林子率精兵向东西两方奋击,都大败敌军。慕容超退守广固,再和刘敬宣进攻广固城的西方。广固攻下后,而卢循突然从广州打到建康附近。当初卢循东下进攻时,广固尚未攻拔,卢循暗中派使者结交林子同家沈叔长,林子马上密告高祖,沈叔长没有上告,反而用卢循的意思劝告林子。沈叔良一向非常骁勇果敢,高祖因为慕容超还未消灭,忍住了,回到广固后,才杀了沈叔长,高祖对林子说:“当年曹操在官渡时,汝兖一带人士,很多心怀两意,只有李通深明大义,忠贞之士真是古今相同啊!”卢循到蓼川,京城贵族都想迁得远远的,只有林子请求把家迁到京城,高祖奇怪地问他,林子回答说:“耿纯全家从军,李典满家住在魏国,林子虽然才不及古人,然确实蒙受明公大恩。”高祖赞扬他好久,林子当时带着一支军屯驻石头城,经多次交战屡败敌军。卢循每战都败,于是,假装声称要集中全部兵力从白石步行而上,而在南岸设伏,所以刘裕主力部队都集中到白石,留下林子和徐赤特截断查浦抵挡敌人。沈林子于是进计说:“这种说法完全是诡计,未必真有那么一回事,应该小心防守。”刘裕说:“石头城险固得很,况且秦淮渡口的栅栏非常坚实,留你在后面防守,一定守得住。”大军离开后,敌人果然从这边上岸,徐赤特将展开进攻。林子说:“敌人声称进攻白石而却派人到我们这里来挑战,这里显而易见的是敌人养兵待机,我们的人马不过两支,难以抵挡。如今固守石头城,足以防卫自己,如果敌人奸计不能得逞,大部队再回来,你有什么可担心呢?”徐赤特说:“今日敌人把主力都攻向白石留下的必然是老弱病残,我以精兵展开进攻,必定大败他们。”于是徐赤特的部队果然失败了,便丢下部队逃到北岸,林子率部收集赤特的残兵,再前往攻击,打败了敌人,徐道覆又另增加精兵,沿着塘边几里,林子推测说:“敌人沿塘布阵,打的人不过其中一队,如今我据守津口而扼住他们,他们虽然有几里的精兵,一定不敢过来而东去。”于是截断河塘进行激战。战了好久,便遇朱龄石援兵到了,便和林子合兵,敌人于是逃走,大部队从白石回来,高祖将徐赤特斩首示众。用林子当参中军军事。

    接着林子随同高祖征讨刘毅,转官参太尉军事。十一年(415),再随从刘裕讨司马休之。高祖每次征讨,沈林子都当击败敌人的先锋。虽然各将有自己的营区,到了傍晚,刘裕还是叫他回到主帅帐内侍候自己。造反的人郭亮之纠集蛮人,屯据武陵,武陵太守王镇恶出逃,沈林子率部队讨击,将郭亮之在七里涧斩首,又把王镇恶送回原郡。武陵平定后,他再讨伐在石城的鲁轨,鲁轨弃丢部众奔逃到襄陽,他再追击,襄陽平定后,暂时留镇江陵。

    十二年(416),高祖兼任北平将军,林子在太尉参军的职务处,当参平北军事。当年冬天,高祖征讨后秦,林子再当参征西军事,同时兼任三府的中兵参军,又加号建武将军,带兵为前锋从汴水进入黄河。当时襄邑投降的叫董神虎的人,有义兵一千多人,高祖想安抚刚刚依附的中原人众,便用他当太尉参军,加扬武将军,带兵跟从大军,林子带神虎进攻仓堰,攻陷了它,董神虎吹嘘自己的功劳,直接回到襄邑,林子的部队驻扎襄邑,便杀了董神虎而收编了这支部队,当时伪建威将军、河北太守薛帛先期占据解县,林子跟着到来,迅速前去袭击他们,薛帛丢下部众逃到关中,林子收下了薛帛的部队和军粮。伪荆州刺史、河东太守尹昭据守蒲坂,林子在陕城和冠军将军檀道济共同进攻蒲坂,龙骧将军王镇恶进攻潼关,姚泓听说大军已到,派伪东平公姚绍赶快占据潼关,林子对檀道济说:“当今蒲坂城池坚固,不是十天半月能攻下的,进攻它便使士卒受伤,围守它则旷日持久,不如丢下不顾,回军援助潼关我军,况且潼关是天险。正是所谓形胜地方,而王镇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