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烟草小说网 www.ecxs.net,最快更新糜汉最新章节!

; 毕竟对面的十万魏军未撤,他不可能将兵马抽调太多离开。

    这时马良出拜对刘备言道:“若两方罢兵,那我军所俘虏的魏军该如何处置?”

    马良此言一出,刘备的脸上亦浮现了难色。

    本来按常理来说,俘虏的士卒如果是青壮,那么便可以打乱编入己方大军中,若是老弱,便迁入人口稀簿地区进行开垦荒田。

    但这种方法,可以对吴军如此,对一部分魏军却没办法。

    因为曹魏的军制内容中有一项创新式的发明,那便是“错役制。”

    建安初年,曹操为了防止士卒背叛并且加强对兵权的控制,故而在新征服地区及边要地区,采取力役交错政策。

    丁夫不从本地征发,而远从他处调遣;兵役亦如之,兵士必与其室家所在地隔开。

    即所谓“人役户居各在一方”,时称“错役”。旨在防止合家逃亡、叛变。

    这个举措很不通情理,却很好的预防了士卒的叛逃。

    历史上,夏侯霸投降季汉之时,以他的身份,竟然没带走多少士卒跟随他。

    再比如“淮南三叛”中的母丘俭时,在寿春叛乱过程中,大多士兵不想与他一起叛乱。

    再有,后来钟会在姜维的怂恿下想自立蜀中。谁知,还没有成功的钟会就被属下杀死。

    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,但从这三个典型的例子当中可以看出,因这三人的才干,竟然都无法鼓动麾下士卒与彼等共同进退。

    当然,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各方面的原因导致,但从以上三个例子中,亦可足可体现错役制的作用。

    更何况在建安十六年前后,曹操更加重了对叛逃士卒的处罚措施。

    例如从先前的单单考竟士卒妻子,变成了对叛卒的父母,兄弟,妻子尽杀之。

    建安二十年之后,曹操甚至还打算加重处罚,“在军之士,见一人亡逃,诛将及己”,对整个叛逃士卒的军队进行株连。

    在这种种的高压处罚措施之下,投降的这数万魏军很难收归己用。

    恐怕一放出来,这些人就因为担心家人,全跑回北方了。

    这也是当初糜旸哪怕招蛮兵,也不用那些魏军降兵的缘故。

    哪怕以重利相诱,面对家人的安危,大部分魏军士卒肯定是心心念念想回到北方的。

    甚至当初如果将魏军降兵放出来,要是于禁利用魏军降兵的逃归心理,来个反戈一击,那糜旸就成钟会第二了。

    这也是刘备面露难色的原因。

    因为与曹操一方长期敌对,所以帐中诸臣都对曹魏的错役制十分了解。

    当马良问及魏军俘虏该如何处置之后,众人都知道马良是在担心错役制。

    白白放走是不可能的,那不是在加强魏军的实力吗?

    但如果不能收归己用,一直关着他们也不是办法吧。

    有一种好办法,可以解决这种顾虑。

    那就是宁杀错,莫放过,将那些在家属、籍贯在河北的魏军尽数诛杀,留下的自然是可用的了。

    但这种办法没有人会提,毕竟以刘备的性格,不可能会去做如此残忍的事。

    就在帐中诸臣尽皆为难的时候,糜旸却想到了一个好办法。

    糜旸出言对刘备进言道:“臣记得当年曹操亦俘获了不少荆州民众,前往汝颖附近屯田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大王所虑者无非魏军降卒念及亲人安危,不能尽心为我军所用,后期逃回北方。”

    “但同样的,当年曹操从我荆州中所掳走的众多民众,他们当然也会思乡情切。”

    “安土重迁,黎民之性;骨肉相附,人情所愿也。”

    “因思乡之请,因念家之情,那些民众在汝颖等郡想来亦不会安分。”

    “既如此,大王何不与遣使与曹操商议,我军可以部分魏军降卒,与其交换当年被从荆州迁走的百姓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一来,魏军降卒的事好解决,而且荆州的人口之数亦可以得到补充。”

    在中国古代,人们的乡土观念十分浓厚,只有遇到严重的天灾人祸,在本地实在没有出路了,人们才会被迫背井离乡,骨肉分离。

    否则只要有一丝希望,人们还是会留在故土。

    留恋故乡是所有人共同的情感,亦是人之本性的心理诉求。

    建安十四年时,曹操为了防备孙权,打算强制迁徙淮南民众,蒋济就因这事劝谏过曹操。

    但曹操不听,仍然决定强制迁移江淮民众,结果江淮十余万百姓因为受惊吓逃到东吴境内。

    有此经历在,想来曹操不会拒绝这个提议,毕竟这个提议对两方都是好事。

    刘备听了糜旸的献策后,大喜。

    “子成之策,上佳。”

    在采纳了糜旸的建议后,刘备当即命马良替其出使与曹操商讨此事。

    只是令糜旸没想到的是,他这一举不仅解决了刘备的难题,还为他招揽了一位大才。

    ...

    当曹操回到北岸后,他亦立即召集众臣将与刘备订立“汉水之约”的事说了出来。

    曹魏诸臣听到此事后,心中全都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在孙权败后,他们早就想退兵了。

    在将此事告知诸臣后,曹操马上下了两道命令。

    一个是命人立即去关中传令张郃,令其退兵。

    第二个是他下令让曹仁前去安排一应退兵事宜。

    就在下达这两个命令之后,丞相主簿蒋济出拜问曹操,被荆州俘虏的数万魏军该如何处置。

    蒋济此问,令曹操一时也放了难。

    那数万降军他当然想要回来,但刘备会轻易的放回来吗?

    就在曹操为难的时候,不久前从公安回来的司马懿出班对曹操进言道:“大王可与刘备互换人口。”

    随后司马懿就将自己的见解一一说出,竟与糜旸在刘备面前说的相差不多。

    而曹操在听完司马懿的建议之后,他面色犹豫似在思考。

    在曹操犹豫的时候,蒋济亦出身支持司马懿的建议。

    “大王莫忘当年迁徙淮南民众一事。”

    在蒋济的提醒之下,曹操终于下定决心打算采纳司马懿的建议。

    可就在这时,帐外有人来报说是刘备使者求见。

    曹操命人将刘备使者马良带进来,在马良进来之后,将刘备的意思转达给了曹操。

    可是令马良感到奇怪的,曹操与一众曹魏臣子在听完后,脸上都浮现了怪异的神色。

    最后还是曹操问马良道:“可否告知,此建议是何人向你主献上?”

    虽然马良不知道曹操为何会关注这个,但这并没有什么好隐瞒的。

    马良对曹操微微一拜道:“乃我军偏将军糜旸所献。”

    在马良这么说之后,曹操用有趣的眼神打量着司马懿,他口中别有意味地说道:

    “仲达今日,何故智迟?”

    而司马懿在听到糜旸与他竟然想的一样之后,他心中闪起了异样的情绪。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