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烟草小说网 www.ecxs.net,最快更新糜汉最新章节!

/>     因为在那将近半年的时间里,刘备可能一直在派人探查一个流言的真实性。

    历史上在曹丕篡位之后,刘协被曹丕所害的流言就已经开始在北方流传。

    这个流言有多真呢?

    《魏略》记载:「初,则(苏则)在金城,闻汉帝禅位,以为崩也,乃发丧;后闻其在,自以不审,意颇默然。」

    《三国志·苏则传》记载:「初,则(苏则)及临菑侯植(曹植)闻魏氏代汉,皆发服悲哭,文帝闻植如此,而不闻则也。」

    真到连当时曹丕倚重的方面大臣苏则及亲弟弟曹植,都以为刘协驾崩了。

    这还是记载在史书之上的,不被

    记载的还不知道有多少。

    有些后世人以为曹植之所以「发服悲哭」乃是哭汉朝亡了,并不是哭刘协之死,但这与史实不符。

    因为曹植在曹丕称帝前后,曾特地写过《庆受禅表》《魏德论》两篇文章,来为曹丕造势。

    这说明曹植是赞成曹丕篡汉自立之举的,所以他的发服悲哭就是与苏则一般,乃是以为刘协驾崩了。

    这足以见当时刘协驾崩的谣言传的有多广,有多真。

    而这种流言后来亦传到蜀中,令刘备等君臣生疑。

    所以为了探查这个消息的真实性,刘备才延迟到第二年正式称帝。

    而历史上刘备探查的结果,应该就是知道了苏则与曹植二人的举动。

    现在糜旸提前一步将这种流言释放给刘备君臣,那么按照常理,刘备当然会令糜旸探查这个消息的真实性。

    而早在糜旸的奏报发往成都之时,他就已经派出两队探子,分别前往西北与中原探查苏则与曹植的举动。

    一旦得到回报,糜旸就可以立马将这样的消息回报给刘备。

    这样的话,刘备称帝的日子就会大大提前。

    至于会不会探查到消息,糜旸并不担心。

    这二人的行为都能被数十上百年后的史学家记载,不可能在当世会无声无息的。

    现在事情的一切发展,都在随着糜旸的设想发展着。

    糜旸虽不在成都之中,但利用着部分先知先觉的优势,正在暗中推动着刘备称帝事件的发展。

    见成都中的局势没有意料之外的变化时,糜旸便召来孟达。

    他需要了解下,孟达现在与夏侯尚「友好沟通」到哪一步了。

    真是个忙碌命!

    数日后,董允这一行前往汉兴郡中的使者,便回到成都之中。

    在回到成都中之后,董允一行人的踪迹很快就被成都城中的各家探子所探知。

    成都中的大臣在得知董允归来后,陆续派人前来问询董允他这一行的情况。

    诸多大臣派来的人名为关心董允,实则是在探究糜旸是否已经收集到证明刘协已死的证据。

    能派人问询董允的,大多都是与董氏一门交好的大臣。

    那些蜀中籍大臣倒是也想派人询问董允,但之前他们刚因为糜旸一事与董允争论过,实在拉不下这个脸。

    但尽管是面对这些交好的大臣,董允依旧笑着婉拒众位来人,始终未透露半分口风。

    不久后董允来到王宫中向刘备复命,当见董允进入王宫的大门后,多家大臣派来的人只能望着董允的背影徒自叹息,而后顿足而返。

    董允是刘备的侍郎,他的政务使命乃是刘备直接委派,并不经过尚书台。

    在王宫中的一处偏殿中,董允见到了刘备。

    见董允归来,刘备只是对他点点头,并未有太多瞩目。

    但董允在行完礼之后便不起身,董允的这个表现令刘备有些奇怪。

    随后他察觉到董允应该是有要事禀报,于是他屏退了偏殿中的闲杂人等。

    在偏殿中只剩下刘备与董允之后,董允方才从怀中取出一封蜡封完整的上书,而后恭敬地放在刘备书案上。

    完成这个举动之后,董允朝着刘备一拜主动告退离开偏厅之中。

    整个过程,董允没有一句多余的话,他的目光亦没有在糜旸的密奏上有半分注视。

    在董允离开之后,刘备看着书案上的糜旸密奏,他眼神一凝,随后解开蜡封,将糜旸的密奏从信封中取出。

    只见在密奏中,糜旸这样写道:

    「臣旸

    顿首以拜:方北有逋寇,固阻河洛,阻王师北伐,曹贼自篡帝位,耀武北方,每念及此,臣忧心如捣,假寐忘寝。

    为人臣者,应吐纳良策,讨贼自效。汉室煌煌,育臣成长,臣却无为,愧对汉恩。

    大王命臣镇守北疆,然为人臣者,岂可知镇不知征?

    今臣下设计,令孟达假意投效于夏侯尚,暗通款曲,以诱敌来。

    今初有成效,臣伏思惟,喜怖交集。臣窃恐此人不可卒得,假使得之,惧不可信,应缓缓图之,于时为便。

    臣自幼蒙大王恩养长大,常思报效,前番公安有力,实乃天助。

    今北贼驻兵武当,臣欲再献微薄之力,立讨贼之功,此乃臣经年之冀愿,逢值千载之一会。

    臣自督竭,竭尽微智,臣知无古人惊天之智,加之仓促施行计略,惶恐狼狈,惧以轻愚,忝负王恩。

    臣闻唐尧行事先问上天,然上天从未违之。大王神谟,恩威必眷顾臣身,灵赞圣规,尚必自送。

    尚一自送,则臣必使六军囊括,虏无孑遗,威风电迈,天下侧目。

    望大王付臣讨贼之任,若效,则为北伐之先绩。若不效,臣自保守北疆,不令大王忧虑。

    臣谨拜表以闻,顿首再拜!」

    当刘备看完糜旸的密奏之后,他的脸色开始变得潮红起来,胸膛甚至也在剧烈的起伏着。

    刘备将糜旸的上表看完后,不一会儿又拿起来看了一遍。

    如此反复,君王三观。

    在看完三遍后,刘备不禁站起身来,在偏殿中来回踱步。

    自曹丕篡汉的消息传开后,大部分群臣都在想着如何劝他称帝,好能更进一步。

    唯有糜旸,唯有他这时想的是讨贼自效!

    这让刘备的心中很是激奋,这才是他的好子侄,这才是大汉的名将!

    虽然糜旸此番不一定成功,但他有这番豪气就令刘备很是开心。

    在来回踱步之后,他走到蜡烛前,想出于保密的目的将糜旸的上表烧毁,但最后他还是舍不得。

    最后刘备将糜旸的密奏,放置至他的衣带之中,同时他口中喃喃道:

    「好为之,好为之!」

    免费阅读..com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